|
《庄子?齐物论》中的开篇,便在南郭子綦达到“吾丧我”境界后,对三籁之音——人籁、地籁、天籁予以阐发,来进一步佐证。正如清?王先谦在《庄子集解》中所说“天下之物、之言,皆可齐一视之,不必致辩守道而己。”其开篇文如下:
“南郭子綦[q韂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白癜风初期好治疗吗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我是不懂韵律的,以前总认为“籁”只不过是人间中的一种管状乐器而已。但读《庄子?齐物论》后恍然觉得真是与之大相径庭。对此也产生了莫名的兴趣,因以拙文而探讨之。
所谓的籁,从词义上解释,最早出自《尔雅?释乐》:“龠[yu鑍,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后来的《说文?竹部》将其释为:“籁,三孔籥也。”但就起源上说,据考古研究证明,还应追溯到至少在近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发明的一种古代通风鼓火器上的——“吹火管”。聪明的中国人又根据这一发明原理创新出一种完形的多音孔乐器——“骨龠”,而且也并不是仅限于三孔,虽然从竹,但其材料也并不限于竹管,而是多种多样。这不仅有古代实物为证也有古史籍的大量记载:
1986年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遗址,距今八千多年,是中国吹管乐器的鼻祖。器以鹤禽类的翅骨制成,管长25厘米左右,管身钻有音孔4-8个不等,无吹孔。斜吹之,发音嘹亮,七音齐备,音域可达两个半八度以上,能流利地作多宫翻奏,是一件完形的特色独奏乐器。
据《礼记》记载:至黄帝时期,又出现了以天然植物材料制作的“苇龠”;大禹时期的陶作“夏龠九成”。
据《吕氏春秋》中载:龠被首倡为宗考乐舞的标志性乐器,是边吹边舞的。
殷商时期,“龠”字已经盛行于甲骨文,多用作祭名。
至两周时期,古龠更被隶定为“文舞”的代表性乐器,是华夏礼乐文明的重要标识之一。此时的古龠已被阐扬得光焰四射,《逸周书》载:武王伐殷,祀庙谒祖有“龠人”;穆王西游,大奏广乐有龠器;《诗经》中载有:国祭中,击鼓歌诗有“龠章”;《周礼》记宫廷里,掌握国子舞羽吹龠有“龠师”。
《诗经》中更有多篇提到龠,如:“左手执龠,右手秉翟”;“龠舞笙鼓,乐既和奏”;等等,可见当时龠不仅在宫廷而且在民间也相当流行。
说起“龠”的辉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典故,它记载在《论语?述而》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为: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这样迷人的地步。”
想必这《韶》乐,就是由这“龠”演奏的吧,以上史实足可见古龠文化在先秦时期的灿烂与辉煌。
当然,后来这古籁之声韵中又演化发出了一种所谓的靡靡之音——柔弱而颓靡的音乐。《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对于古籁全国白癜风十佳医院之声《现代汉语大字典》中是这样诠释的1.古代的一种箫。2.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响:天~。万~俱寂。
从这里可知,籁的范围也是较为广泛的,从狭义上讲它是一种箫式的管状乐器,但从广义上说,它是“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响。”但是也有不是从孔穴之中发出的,所以,今天的这“籁”当然应该包括管弦之乐声和金石之声以及大自然所造之各种声响。
正是这中国古代美妙音乐之声为儒、道学派在阐发其学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春秋这一社会转型、礼坏乐崩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孔子出于儒家礼仪教化的信念,对“韶”乐情有独钟,终日弹琴演唱,从而可知这乐对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所以在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之下的“礼”也成为其学派的主要政治与伦理范畴之一,《论语?颜渊》“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其中的“礼”就包括西周时代的礼乐、礼仪制度。
当然,对于籁之声发挥的更为宽泛、明确于传道之中的还是早于孔子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是他首先在《道德经》中提出:“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又说:“听之不闻名曰希。”魏晋玄学大家王弼在他的《王弼集校释》注云:“大音,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意谓有了具体、部分的声音之美,就会丧失声音的自然全美。老子认为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这就为道家创立与发展其“道——自然规律”学说做了相应的铺垫,与其《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见解,以及他的“无为自化”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老子之后,庄子继续发挥了这一观点。在《齐物论》中,庄子把籁音之美分为“人籁”、“地籁”、“天籁”三种。
这在《庄子?齐物论》的开篇中通过南郭子綦在凭倚着几案而坐,抬头向天,缓缓地呼吸,忘却物我之相对,精神超越形体而达到了自由的“吾丧我”状态下与颜成子游讲道中,明确提出了“三籁”之说。
在这里,南郭子綦提出了一个“吾丧我”的境界,所谓的“吾丧我”,“吾”是指超脱世俗、进入到高度精神自由的境界、精神得以升华的自我,是精神上的自我,“丧我”的“我”,则是肉体的、现实中的、有名利是非观念的凡人“我”。“丧”是遗落。因而,“吾丧我”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忘掉了物的存在、自我的存在,混同了物我界限,合二者为一体——“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物我合一”。然后他才通过对“三籁”的阐述,说明“吾丧我”与天籁之间的关系是二者同属顺任自然的境界。
南郭子綦在对“三籁”的阐述之中,不仅用发人深思、光怪陆离的语言生动活泼地描写了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并且指出它们全都出于自身。其中着重对地籁与天籁的描述。他对地籁的描述是实写,对天籁的描述则用虚写。最终点明,声音之所以千差万别,全是由于各孔窍的自然状态所致。所谓的天籁,其实就是因任自然的声响。
人籁:“人籁则比竹是已”,即箫管、笙簧(今天看来也应包括琴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