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快捷登录

游龙山 qcxpquxj

0 / 16

2068

主题

2083

帖子

652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4 00:1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星期六和朋友相约和家人一起去游览龙山。龙山古为龙岭,这里风景秀美、生态宜人,向来有“古滕正脉、善国田园”之称。绵延数里,钟灵毓秀;山下的龙湖,波光潋滟、水趣盎然。   

  我们从滕州人才市场坐K208城际公交向北驶去,在广阔的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一望无垠。   

  滕州龙山坐落在滕州市区北约10公里处的龙阳镇境内,龙山乃善国古滕大地的后花园,又是一面绿色的屏障,维护着古滕正脉。山自高峰向东北蜿蜒起伏数十里,象一条昂头而卧的巨龙,山上草木丛生,怪石交错,壑深沟险。登临峰巅,观东海见晴云,“峰高红日近,洞阔白云深”、“登临几欲攀磷去,惟待风雷响碧空”。清代宰相刘墉赞曰:“南望微湖好夜月,北瞻龙岭仰晴云”。“龙岭晴云”为一大奇观。山上的龙泉寺、九块石、老牛洞给龙山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山下的“千龙艺术碑林园”,更为龙山增添了一道人文景观。   

  龙山秀在泰峄前。   

  远远地,一道巍峨高大的山岭,扑入到面前,其雄伟身姿,很是抢眼:它自东北方向,蜿蜒盘旋而来,峰峦奇秀,叠嶂青翠,真如一条飞腾而来的巨龙,歇息平卧在原野之中,看来龙山之谓,名副其实。   

  我们下车后,道路两旁的满树红豆,颗颗如红玉玛瑙,很招人喜爱,龙山游客如织,真是车水马龙。一到龙山下,便见前来爬龙山的游客挤满牌坊门口,花枝招展的女孩、无不喜气洋洋,前来享受秋天赋予的美好时光和新鲜的空气。   

  游人们争相在树边留影纪念。我们顺着石阶小路,拾级而上。   

  十月的天气,秋高气爽,山道两旁的野花很有精神,不是为了争宠于谁,也不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妖娆,就那么静静地站在那里,就让自己的生命那么真诚地开放着,拿起相机,拍下了路边野花这让人动心动容的真实生命展示。天空湛蓝如洗,我们步步登高前行,仿佛走向蓝天白云,渐觉空气清新。   

  在进山不远的山腰处,一座八角红瓦凉亭十分惹人注目,亭子上,赫然写有一副对仗工整的对联:“南望微湖怀夜月,北瞻龙岭仰晴云”,对联中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可现胸中怀日月,仰头畏天地之情,可见撰写此联者的胸怀博大。我们看白癜风要怎么治疗过旁边树立的石碑文,才知道这是清代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所写。原来,刘墉在成就功名之后,曾来古滕,拜访他的授业之师赵白癜风外用诚品,师徒二人遍游古滕胜境,后到龙山,被此地景致折服,留下这佳句。而现代文化学者、出生于龙阳镇顾庙村的墨子国际学术研究会首任会长、山东大学教授张知寒先生,也写下了“龙岭独秀泰峄前,巨石嶙峋势柱天。无边松涛鸣鸾凤,满山红花照鲁藩”的诗句,并被匠人雕刻在龙山山体显眼处,供人品读。   

  著名书法家马世晓先生的单体红色“龙”字摩崖石刻挺拔有力。   

  一路上,不断发现有木牌,标注着各景点名称,诸如龙须坡、龙岭晴云、龙首崖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些山石景致,神态都惟妙惟肖,让人遐想不已。值得一提的是“龙岭晴云”,作为古滕八景之一,一直被人们赞颂,它的确名不虚传,当我们站在龙山最高峰上时,山风猎猎,吹动衣衫,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我们往东北方向眺望,寻找“龙岭晴云”,果见龙山山岭逶迤巨长,仿佛一只巨龙摇头摆尾而来。而在山岭上空,白云飘飘而过,投下云影,映射在山岭上,山、云、树、花互映,灿然如画,真如人间仙境,我心间忽然有了一丝感动,是为这壮丽的家乡河山。   

  三面观音白玉石大像矗立龙山之巅,俯瞰古滕大地,仁慈威严地注视着山下芸芸众生,满含悲天悯人之意祈福善国子民,这是有眼光有气魄之举,更是滕州八景之首的点睛之作。相信一定会为古老善良的滕州人民,带来福气,荫护着这块充满朝气和生机的三国五邑之地。游客纷纷围着三面观音像前观瞻,看来,凡是名山胜景,都与佛教文化难以分开。   

  古人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实际上,一座饱含文化元素的山,才会灵韵飞动而“则名”,从而让人慕名前来游赏,诸如泰山、峄山,我想龙山亦如是。   

  鸟雀啾啾鸣叫,林间山风习习,这多少令人心旷神怡,这一切,都源自于这座有文化、有景致的山。我没有经历舟车劳顿之苦外出观光旅游,就在家门前享受到了山水游玩之乐,我认识到了:只要留心留意善于发现找寻,无需远走,美景即在眼前,且能长留心中。   

  其实很多的时候感觉外面世界要比自己家乡好,其实不然,当你仔细看看家乡的风景才知道家乡的底蕴,才真正了解古人的叶落归根的思想。   

  龙山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龙岭晴云”为“古滕八景”之冠,“耙和尚”的故事至今流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