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快捷登录

中秋拜月

0 / 142

3787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3 22:0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秋拜月
印象中,老家的混双赛场上出现了不少与奥运会大不相同令人忍俊不禁的场面中秋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小时候也就是吃饭菜,饭后小孩们能从大人那里拿到月饼去"请月"(或叫诱月?)。去年中秋回老家,第一次看到拜月(祭月)活动。因为常年在外,也不清楚老家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个活动。   

     

  老家双溪镇是原来屏南的老县城,开基至今己愈干年,农耕时代的民俗民风源远流长,历经文革浩劫和城镇化冲击,文物毁的毁,盗的盗,年轻人也外流,小镇本己日显调敝。这十几年来家乡借助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开发,客流渐旺,虽是损失了一点安宁,却也让钱水活了些,商业有了起色,民生也有了改善。修缮了一些劫后残余,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相应得到些保护与恢复,中秋拜月算其中的一个。据传这习俗古代时一直都有办,后来就当成了封建四旧被消灭了,已经半个多世纪没办了。   

     

  村里中学办公楼前的场上划了块圆形的同心圆区域,四周摆着各样的花灯,其中五个是圆形的月亮灯,大概是象征“五谷丰登”吧,上面画着与月亮有关的神话图形:婵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砍桂树等,也对其突然离世深感惋惜有些吉祥文字的灯,如「平安团圆」、「风调雨顺」等。场地侧边搭了个小舞台,背景布上写着「双溪古城中秋节拜月晚会」,正对着月亮即将升起的方向有一个方形背景灯箱,上面是婵娥奔月图,前方摆着一张案桌,上面供奉着各色五谷菜蔬,都用金箔纸或红纸扎成捆,还有盘子装着米粿、面食、糕点、月饼等,一派丰收富足的气象。   

     

  拜月仪式的主角是女性——因为月亮代表女性,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奶奶、伯姆辈,穿着大红色的古式丝绸衣服——我们印象中标志性的奶奶装广东多家商业银行反击加速布局互联金融。她们围在场地边沿,边拾掇着祭祀用品边拉着家常等待仪式开始。   

     

  夜色渐浓,现场越来越多的乡亲陆续聚拢到场边。月亮还没出来,舞台上上来了些手持各色乐器乐谱的男女老少,年纪小的我大都不认得,估计是二中的学生,有不少是老人家,头发花白,小时候平日里常在街上碰到,没想到他们都深藏不露,还有这手绝活。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严红梅老校长也在,他在后排弹三弦。负责指挥的是周李季老师,他和我父亲仿佛年纪,清瘦,头发花白,差不多快八十岁了吧。他家也算古镇的名门旺族,族里人才济济,音乐书画都有,也是曾经镇里著名的今年能有不一样的成绩商业人家,文革时受到打击,他父亲被批斗,他也被革去教职,到八十年代才恢复名誉,重新在双溪小学任音乐老师,现己退休多年却仍在发挥余热。这些老一辈中许多人是如今古城民俗学会的重要成员,许多濒临失传的民俗在他们手上慢慢得到传承。在周老师指挥下,一曲《春江花月夜》揭开拜月活动的序幕。   

     

  拜月仪式并不复杂,没有想象中的繁文褥节,就象一个祈福丰收的篝火晚会,老老少少的或提花灯,或手拉手绕着圆形的场地来回走着,说着些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祝词。相比都市各色商业庆典、营销论坛、各类艺术晚会的气派与奢糜,它甚至显得散漫,拙朴简陋。但它却有着原生态的纯净,没有什么烟火味,至少不至于让传统节日成为充满声嘶力竭的叫卖。编辑评语亲爱的作者,欢迎进入红袖投稿,希望以后注意:段首请空两格,已帮您排版好。最好一次性就排版好,多次修改,后台短时间内不显示。可自行百度“自动排版工具”,将正文在排版工具中排好后再复制粘贴到红袖的文本框里。     期待佳作。(编辑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