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白癜风哪的医院好些啊
辨析“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前,有必要先探究一下“境界”一词使用范围的演变。这个词早在西汉甚至更早的先秦就被使用,不过意思只是地理“疆界”的意思,如《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国”——《列子》虽是先秦经典但曾被西汉刘向整理,故为了阐述严密,这个词的使用时间界定为“西汉或更早的先秦”。后来佛经传入,扩大了这个词的内涵,如《无量寿经》中有句话,“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解释佛经的专家给此处的“境界”许多令人难解的观点,在此不做学理探究,只凭直觉把这句话解释为“比丘对佛说,这(句话)意义宏大深刻,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佛经的传入把境界的意义从物理疆界扩展到精神意识疆界,或者说从客观疆界扩展到主观疆界。
王国维把“境界”一词引入到词论界,赋予它新内涵,并使其失却本意,如《人间词话·正文·第9则》有言: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作者的自得之意可见一斑,套用王国维自己的话来点评一下就是,“著一‘拈’字境界全出矣”。虽然不能断言王国维词论的核心概念“境界”来自佛经,但从《人间词话》中涉及这一词的语句中不难看出,王的“境界说”更多的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如:
《人间词话犯铰挤第13则》: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人间词话氛姆第3则》: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人间词话氛姆第4则》: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人间词话氛姆第6则》: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人间词话犯铰挤第10则》:昔人论诗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