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快捷登录

读书说 trsd5ppt

0 / 24

3787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06:0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俗话说,开卷有益。   

  三毛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苏东坡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可见读书对人的影响是多么大。   

  独倚床头,让昏黄的灯光从背后投射在书上,那是怎样一种幸福。   

  同时,人们将读书变成了一种安适与陶冶性情的事情。   

  不同的文化熏陶,产生不同的收益结果。   

  生活如何治了白癜风的快节奏,网络文化、现代自媒体等,无不为我们提供着快餐式的碎片化信息。而真正能沉下心来,研究一下“文脉”的人,少之又少。文化的根被渐渐地深埋,许多人在文化的海洋中浮光掠影、心浮气躁地蜻蜓点水,周而复始。   

  我接触过的许多有才之人,由于缺乏对根基和底蕴的追求,搞出来的一些些东西往往只是“照猫画虎”。他们有的也能搞出些行云流水的心灵鸡汤,然而细品,却又觉得只是“风花雪月”。尤其是公文性的东西,更是语句冗赘、逻辑混乱、不知所云。   

  单讲颐养性情也就罢了,问题是现实不单单只是风花雪月,需要我们应具备一定文化功力加以运化,来服务实践。   

  道德经有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许多人也在读书,但根本的东西不去接触,碎片化的信息不断浸染,周而复始,这种马太效应造就了现代一大批东施效颦的文化童子。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固然好,问题是如何读?否则就是“掉书袋”、“读死书”。   

  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书读了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调用出来。   

  学习新知识,最终的目的是要在恰当的时候能够想得起来去使用。因此,读书的有效性显然应该这样来衡量:当需要用到读过的东西的时候,相关的知识是否会自动从你脑海中“蹦”出来,最起码——能否通过有意识的搜索将它们提取出来。   

  从记忆学的角度我们不难理解,碎片化的接收信息方式,远没有系统化的掌握更有效果。   

  从读书的层面来看,不去研究文化的根以及发展脉络,碎片化地瞎子摸象,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照猫画虎”的不猫不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捞得太深我们也没那个精力,不妨从中国现代文化粗略地了解一下。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并驾齐驱,带动了中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我们先从文学金字塔顶层的诗歌说起。   

     

  一、现代主义诗歌   

  五四文化运动是“文言”与“白话”的分水岭。   

  第一代:   

  (一)胡适大胆提倡白话文,揭开了中国新文学动动的序幕;   

  (二)郭沫若主张诗歌要表现自我;   

  (三)李金发反对二者的直白浅薄,开创了象征派;   

  (四)徐志摩、闻一多提出了“新格律诗”,主张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五)戴望舒既反对白话诗的直白,又反对李金发的艰涩难懂,完成了诗歌的“意象+象征”的现代派转型;   

  (六)40年代,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派”,在继承象征派与现代派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现代技法,将诗歌的“感性与理性、自我与大我、个体与社会”结合起来,把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代:   

  伴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实用的、民族的、大众的、口号的文法使刚刚发展起来的诗歌陷入沉寂。   

  7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结束,被压抑之后感情迸发出来,以北岛、顾城、舒亭等人为代表的朦胧派引领了诗歌发展的第二代。受文化大革命不许乱说乱动的影响,作为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其写作手法主要是意识流为线索,语言、意象悖理、变形,它与当时诗坛盛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1980年代,章明在《诗刊》上登载了《令人气闷的“朦胧”》,章明指出,当前有些诗歌“写得十分晦涩、怪癖,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其后,以解构朦胧诗为主流的嬉皮士、口语化第三代“非诗”出现。   

  第三代:   

  它在解构朦胧诗的晦涩、怪癖的同时,将诗歌的存在推向了一个百家争鸣白癜风不能吃什么、莫衷一是的无序状态。   

  诗歌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每个民族在诞生的时候,都会有英雄史诗之类的神话诗歌。   

  亚里士多德说,诗歌具有净化作用。   

  渔朵说:“诗人并不是一个追求阅读量的人群,他们或许为少数人写作,甚至不断超越的正是他们自己。”   

  作为诗写者,他们不趋炎附势地美化什么,宁可背负着诗歌发展的历史责任,筚路蓝缕地独享阿Q式的精神满足。   

  它对于语言的淬炼、运用,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能够融入血液、提升一个人的审美境界与文学修养。   

  因此,作为文学的金字塔尖,研究诗歌,既是一种净化灵魂、非功利的精神追求,又是便于我们自由驾驭修辞文法、淬炼语言的最好取向。   

  作为孪生兄弟,与现代诗歌发展并驾齐驱的现代小说,从白话文开始,重新演变。   

     

  二、现代主义小说   

  (一)作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开山鼻祖,鲁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讯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其反判精神,将现实与超现实结合起来,对现实人生给予了抽象、哲理性的揭示;   

  (二)20年代,以郁达夫为代表的“创造社”,强调小说的“自我表现”,打破传统叙事模式,不以人物事件为中心来组织结构,而以情绪流变为线索结构全篇北京一般性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确立了“抒情、散文化”小说范式;   

  (三)30年代,施蛰存用心理分析手法,刘呐鸥、穆时英等借鉴日本新感觉派,强调主观感受,用通感、蒙太奇描写都市生活;   

  (四)40年代,张爱玲、徐訏、无名氏等,用精神分析,对施蛰存的心理分析手法做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   

  此后,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左右下,新生的现代小说写作,与诗歌的命运一样,为功利与实用所代替。   

  70年代,王蒙的意识流、王朔的痞子、谌容的怪诞小说以新颖的形式来表现当下中国人喧哗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   

  自7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不少以现代主义和以现实主义为主进行创作的小说家,都在越过对生活表象的关注,参悟人生,体味哲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