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三是黄田畈“会场。”
庙会。
它的规模之大,庶乎可与南马的“九月半”媲美?
小时候,我曾经去过一次。与母亲一道。那时候,我还在念初中。
我的二哥是个篾匠,在当时的南马竹编厂工作。竹编厂就在如今的南马实验小学附近。如今,这个竹编厂早已经“拜拜。”
我的二哥生性勤奋。
白天在竹编厂上班,晚上回到家里,还要加工一些菜篮子、鱼篓、酒抽(一种滤酒器具)等等竹编物,然后,让母亲拿到南马的竹器市场上去销售。以此贴补家用。
那个时候,我也曾经装模作样,跟二哥做了一些菜篮子之类的竹编物。是二哥教的手艺,尽管是滥竽充数,“作品”居然也能够鱼目混珠。
那一段日子,二哥加工了不少菜篮子、鱼篓、此外还有煽风炉的篾扇之类的竹编物。
很快就是“三月三”黄田畈会场。
不知道恰好那一天是个星期天呢,还是……反正那一天我正好在家。于是,母亲要我与她一起挑上两担竹编物去“赶庙会。”赶三月三黄田畈的“会场。”
一大早,天还没有亮,我们母子俩就出发了。
母亲一担,我一担。母亲的担子大一些多一些。我的担子小一些少一些。
都是菜篮子、鱼篓之类的竹编物。菜篮子还分大中小三个型号。还有一种专门用来捕捉“黄鳝“的”“黄鳝笼,”长条形,丝瓜型。一个就有一个人的一只胳膊长短。
好在那个时候,凡是会场的日子,路上绝对不会缺白癜风如何治疗最好少行人。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你没有去做过这种小生意,你就不会知道。我做过所以我知道。其实,半夜三更在路上,你也绝对不会感到孤单。
半路上,时不时地就会听到一些独轮车的声响:
“吱嘎——吱嘎——”
古老的歌谣!
这些小商小贩辛苦啊,一大早,就出发了。
彼时,天空还是一片漆黑。李白曾经感叹“行路难。行路难。”
路上,时不时地就会碰上一些“同路人。”卖豆腐干的。卖各种各样木器、竹器的小贩。卖陶器的。甚至于卖牛、羊这些活的动物的。
我不知道,从南马去黄田畈,有几里?二十里不止吧?
我们母子俩肩膀上挑着担子,走了不知道有多久,终于到了黄田畈。路上,我依稀记得,曾经路过一个后来被称之为“风景区”的“金鸡笼。”一块长在路边的造型奇特的巨石。像一朵巨型的蘑菇。据说这是一块可以“磨豆腐”的“豆腐石。”关于这一块石头,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民间故事,在这里,不叙。
然后,经过一处非常陡峭的山坡。独轮车下去,必须在独轮车的前面站一个人,充当独轮车的“刹车”系统,阻止独轮车直接滚下山坡。山坡下的这个村庄,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岩下”村?
我们到了黄田畈的时候,天已经大天亮。会场所在地的一些主要街道,一些可以安放摊位的地方,早已经人声鼎沸水泄不通。各种各样的摊位,摆放得满满当当。
最后,母亲选择了与主会场相对较远的偏僻的一片沙滩上,安放了自己的摊位。
我们开始等待买主。
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买主。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买主。后来,我们甚至在这里遇见了一个同乡,一个与我同龄的少年。他的父亲从外地进了一些斗笠之类的竹编物,让他去“会场”销售。我们是自产自销,他的货物则是从别人那里转手来的,赚一点差价。
三月三,天气虽然不是十分炎热,但是,一个人,在一片干巴巴的沙滩上站一天,还真的让人感觉又饥又渴。
那时候,貌似去买一瓶矿泉水也压根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当时甚至压根没有像如今这样的“哇哈哈”或者“农夫山泉”出售。
一个上午,我们母子俩的竹编物,几乎卖不了几个。只有零星的几个人,购买了一些货物。
我非常担心,货物售不出去,不但钱赚不到。早上辛辛苦苦挑了担子去赶会场,下午或者傍晚,还得辛辛苦苦挑回家里去吗?那怎么行?
黄田畈已经与义乌隔壁。来赶会场的有不少是义务人。他们的方言土语,尽管与我们这里大同小异,但是,毕竟有一些差异。例如,他们把“鱼篓”叫做“裙笼。”
“这个裙笼多少钱?”
母亲回答:
“大的五角。小的三角。”
午后,头上的太阳光越来越烫。有人戴起了斗笠。
信不信由你,有时候现实发生的一些事,远比荒唐小说还要荒唐。下面的这一幕是我亲眼所见。我们同村的那个少年,我非常钦佩他,小小年纪,一个人可以独当一面,出门经商。而我,好歹有母亲陪同。只要跟着母亲不跟丢了就行。
他的面前安放了一堆崭新的斗笠。
天气尽管有些热,但是,毕竟是在沙滩上,时不时地就会突然刮过一阵风。突然的一阵风刮过去以后,一个陌生的汉子,突然来到了我们同村的那个少年面前并且随手拿起了一个崭新的斗笠,然后,往自己的头上一戴说:
“我的斗笠被吹到这里了。”
他的目的,就是想捡便宜,不花钱白拿别人的斗笠。只不过,他的骗术太拙劣了一点。一般说来,一个人头上平日里戴的斗笠,都有一根绳子。崭新的尚未出售的斗笠,就没有绳子。
我们当然是据理力争。最后,那个突发奇想想白拿一顶斗笠的男人,只好灰溜溜溜走。
半天时间过去,我们母子俩的货物,几乎没什么卖出。我越来越担心,到时候是不是还得全部挑回家去?
幸亏母亲大人心中早已拿定主意。时间一过了午后,母亲立马开始降价销售。虽然,还不至于是“跳楼价,”但是,这一招还真管用。
一听降价,一传十十传百,生意立马火爆起来。一两个小时,我们面前的竹编物,就被销售一空,只剩下有限的不多的几只。
我问母亲:
“会不会亏本?”
母亲说:
“亏本倒是不会。”
尽管货物销售了出去,我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一个大的鱼篓,最后只卖到三角钱。我与二哥辛辛苦苦编织一个鱼篓,得花费多少心血?多少工夫?
难道是我们安放摊位的地方,选择得不对?天底下万事万物,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也许还有人和。
下午三点,货物销售完了。母亲就近购买了两个肉饼,我们母子俩一人一个。吃饱了以后,我们开始打道回府。
同村的那个卖斗笠的小伙子,也跟我们一道回村。
回家的路上,轻松多了。
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