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咸丰年间,山西大同的一条古街上有两家店。
东边的那家店换做“杨记面馆”,经营的是面条生意。无论是牛肉面、阳春面、热干面,还是切面、拉面、刀削面,但凡是神州大地上存在的面条样式,都能在这家店里品尝到,且味道正宗、面条筋道,令前来登门的食客赞不绝口。人人都不禁心生好奇:这一家面馆之内,是如何汇聚了天南地北的各式面条的?
没人说得清是怎么一回事,自然也没人去深究个中玄妙。
反正在食客心中,只要面条的味道正宗、口感绝佳便足矣!
从“杨记面馆”出门往西不过四十步之遥是一家“福祥包子铺”,东家姓黄,打父辈手中继承了做包子的手艺,不管是上笼屉蒸出的大包子、小笼包、灌汤包,还是西北的炸包子,中州的煎包、锅烙,黄家人做起来都是得心应手。店里卖出的包子无不薄皮大馅、味道鲜美,包子造型也是颇为精致,往往令人打眼一瞥便生食欲,每日前来购买包子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照理说,面条和包子——两家经营的是不同的生意,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谁也妨碍不了谁。可是,还是有一样东西却让两家为此明争暗斗了十几年。
那就是,两家店里都向客人提供羊杂汤。
这所谓的羊杂汤,说白了就是一些切碎的羊肝、羊肚、羊肺等内脏,用大火猛煮上半个多时辰,然后撒上一大把胡椒、盐、香菜、碎胡萝卜等佐料助味。这种汤,不是什么鲍鱼海参烹调出的大补之羹,但坊间之人多好来上那么一碗,一是尝个鲜,二是图羊杂汤补气驱寒的些许功效。
噫!只因两家店里都有这为客人提供的羊杂汤,就此生出许多是非来。
须知,世上的事儿不怕千差万别的,就怕有相似的!
只因有了相似,旁人就喜欢比来比去,且越是那吃饱了撑的——没事儿找事儿干的主儿越喜欢做这种事,几分薄的两片嘴皮子上下一碰,多少是非由此而生。
两家店里的羊杂汤也难逃此等“厚待”,市井之人整天闲暇无事,东一群、西一簇地比较两家汤的水平,说来说去,自然要论个高低贵贱。早在几十年前,杨家和黄家分别开始向客人提供羊杂汤的时候起,这种议论就开始四处流传了。杨家和黄家的家主起初并没放在心上,但人这东西最耐不住耳边聒噪,听得多了自然就入了耳,入了耳就入了心,入了心就要多出个长短是非来。
果然,最先动手的是杨家。杨家的当家掌柜的,就为了在这锅羊杂汤上争出个名堂,没少花心思。他先是从选材上力求精益求精,压制住黄家羊杂汤的材料,然后又亲自上阵为众食客添汤舀羹。这么一来,不出两天的工夫,登门吃面的人自然多了起来。
杨掌柜亮出这一手,黄家人自然是受不了。一天到晚看着原先捧着包子吃得满嘴香的食客现在都去面馆了,谁还能淡定得住?没过几天,不甘示弱的黄掌柜就想出一个把客人往回抢的主意。
黄掌柜这法儿,不在食材上动手脚,他虽也挑选了上好的羊内脏做汤,却也深知斗食材这种事儿是外行人干的,行家斗法还得凭真本事。啥本事?调汤的本事。黄老掌柜虽说做的是卖包子的生意,但其祖上曾在皇宫里做过御厨。当年乾隆爷八十大寿时的寿宴上,就有不少菜是其先祖所烹,只是后来家道中落,除了面板上做包子的手艺传到黄掌江西知名白癜风医院柜这儿,其他的菜式做法都只留了个大概,这其中就有不少宫廷调汤的秘诀。虽说这些秘诀留存不全,但稍稍花点心思摸索一番,其中玄妙却也非同小可。于是乎,黄掌柜从火候、调料,乃至切羊杂碎的刀工上大做文章,烹出了更上一层楼的羊杂汤,才三天的工夫,不但抢回了食客,还倒将面馆原本的客人拉了大半过来。
这么一来,可轮到杨家受不了啦!杨掌柜眼看着黄家反手一击的势头,心急如焚,就差没把将鲍鱼、海参熬成的汤掺到羊杂汤锅里的蠢招给使出来,但他脑子反应得极快,于是也在调汤上做起了文章。
杨家的制面手艺也是大有来历的,济南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杨掌柜的先父,当年是山西赫赫有名的面王,据说就连泥团子到了他的手里都能擀成又细又筋道的面条,而其自多年摸索中总结出的汤面佐料也是不传之秘。杨掌柜也是急中生智,愣是决定将汤面佐料放进羊杂汤锅里,用煮汤面的法子来调制羊汤,终于堪堪扳回了劣势。不得不说,也亏他能想出这等法子!
自此以后,两家就在羊杂汤上斗法不断,面条和包子照卖不误,羊杂汤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为了斗法,双方后来真的连鲍鱼、燕窝、海参等补品都放了进去,弄的大同城里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喝了杨、黄两家的羊杂汤,皇宫御厨调制的佛跳墙就只能当洗脚水倒掉喽!想想也是,你说羊杂汤里一口气放上了二三十种名贵补品和药材,再在火候、刀工,乃至烹饪器具上大费心血,那汤的味道不好才怪!
就这样斗啊斗啊,斗了好几年,两家为此也耗了不少财力和物力,而且为了揽客,不惜低价卖出高成本的“羊杂汤”,后来就连双方都感到不堪重负。于是,两家约定各退一步,废止这种堪比皇家秘制汤羹的“羊杂汤”,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并且双双改为免费供应。
当然,食材水平降下来了,双方在汤上的较量可是一点都没停。可惜来来去去十几年下来,两家的汤还是半斤八两,水平相当,甭说普通食客,就连城里号称“大同第一会吃之人”的孙瞎子都难分个高下。
孙瞎子七十多岁的年纪,留着一尺多长的山羊胡,双目失明多年。平日里坐在城西的一棵歪脖子底下靠给人批卦、算命,糊弄几个闲钱过活,但他真正的本事却是品食论酒、点评佳肴,无论什么样的酒食,呷一口进嘴他就能立刻道出个详略高低。他年轻时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各大菜系、茶酒颇有研究,是以不时有做酒食生意的富商或是厨子登门拜访,一通厚礼接下,孙瞎子倒也混了个衣食无忧、名利双收。但他这人偏生闲不住,每日里正午刚过,准保还是坐在歪脖子树下糊弄人玩儿。
对于杨、黄两家的汤,孙瞎子最清楚,自两家开始斗法起,十几年来他哪家的汤都没少喝。但是说来也怪,孰高孰低他心里始终没个定数。“难辨伯仲”这四个字是他每次喝完汤后常挂在嘴边的说辞。
孙瞎子是个局外人倒也罢了,杨、黄两家掌柜却是局中之人,心中的那点芥蒂也是随着年岁与日俱增。杨掌柜每日里闲来无事,就在自家店门前转悠,时不时瞥着“福祥包子铺”,打量着对手门前进进出出的人。黄掌柜虽没这份“雅兴”,却也没少吩咐门前招呼过往客人的小二有事没事盯编辑评语一道汤,映出众生百态……(作者自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