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快捷登录

淮水依稀似渭滨 kasdrysk

0 / 14

211

主题

213

帖子

7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04:3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淮水依稀似渭滨
我相信,几乎每个喜欢到野外游玩的人,在很有闲的时候,或是年少时,或是年老时,都爱去钓鱼。钓鱼的人通常都会选好一个基本固定的垂钓点,对那片水域的深浅、水流、鱼的种类和习性做非常深入的了西宁白癜风医院解,这样,钓起鱼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收获也更丰厚稳定。而这样的垂钓点就是他的幸运钓台。   

  对普通人来说,这样的垂钓点,如果还在使用中,是不能随便告知他人的,以防被人侵占;如果已经放弃了,就会成为向朋友吹牛的一个“遗址”。一些历史上的知名人物的垂钓点,在后世都会被广为宣传,成为一个人们怀古思今的场所,甚至会成为一个历史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著名景点。有人总结出中国有十大著名的古钓台,它们分别是姜太公钓台、庄子钓台、韩信钓台、越王钓龙台、严子陵钓台、孙权钓台、任公钓台、昭明钓台、张志和钓台和王郁钓台。所有这些钓台都与各个名人的一段精彩故事相关联。在十大古钓台中排名第三的韩信钓台,就与这位历史人物的一段经历有关。   

  韩信在民间可算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任谁都能说出一点儿他的故事来,甚至有许多的成语或俗语都与他有关,例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等等。韩信钓台就在他的家乡淮阴。在古运河淮安区段的堤岸上有一座牌坊,上面镌刻着“钓鱼台”三个大字。牌坊下首有一高耸的砖砌碑亭,碑上竖书“韩侯钓台”四个鎏金大字。   

  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记载,韩信青少年时曾在此钓鱼。韩信是个孤儿,少时清苦,像个小混混一样,经常到别人家吃闲饭,遭人嫌弃。一段时间后,没人再愿意舍饭给他。他饿的不行了,便在城下淮河边钓鱼,但还是经常因为钓不到鱼而挨饿。有几位老大娘在旁边漂洗衣物,其中一位漂洗大娘(漂母)看见韩信这个样子,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有饭吃,韩信当然很高兴。他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王孙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实际上,这只是韩信轰轰烈烈的一生中很短暂的片段。与韩信有关的十几二十个成语中,有两个在此期间发生,就是“一饭之恩”和“胯下之辱”。此后,他发誓要有所作为,毅然投身到风起云涌、惊心动魄的秦末群雄争霸战之中,以超群的雄才大略打下了一片新天地,为中国历史开创出一个新纪元,也为自己在历史上争得了光彩夺目的英雄地位。   

  在“韩侯钓台”碑的后方,靠近水边处还有另一大块石碑。碑上镌刻着乾隆皇帝来此地时留下的诗句:“洴澼絖人识俊雄,偶然一饭济途穷。丛祠不断故乡火,冻浦犹存沉钓风。奚异三千六百轴,输他济北谷城翁。淮阴生死由巾帼,是始须知以是终。”乾隆爷的诗一向不是淡如白水就是佶屈聱牙,竟然把波澜壮阔的往事写得如此难懂难明,还真不是一般人能为的。相较而言,同为清代的蒋楛那首《题淮阴侯祠》就表达得清楚明白多了:“云昔淮阴侯,家贫志未就。于此独垂纶,功名立宇宙。”   

  除了钓鱼台之外,韩信家乡当地现今还保留或重修了诸如韩侯祠、漂母祠、胯下桥等等一系列历史上的纪念性建筑,千余年来这些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来此地游览凭吊,仰头怀想他的雄才大略,又扼腕叹息其不幸结局。   

  实际上我并没有去过淮阴,只是从资料上看到,小小的韩侯祠内只有一尊塑像、几幅对联。在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塑像两旁,有一副简短而意味深长的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上联中的那个“知己”便是萧何,向刘邦力荐韩信的是萧何,直接与吕后合谋害韩信的也是萧何,即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至于下联中的两妇人,自然一个是少年时给他饭吃、保住了他的性命的漂母,另一个就是阴谋设计害他丧命的吕后了。   

  清代诗人徐昂发就有一首《淮阴侯钓台》诗感叹漂母一饭之恩和英雄命丧妇人之手:“木落荒原水气昏,英雄渔钓迹犹存。蒯通不售三分策,漂母长留一饭恩。人叹老臣知国士,天哀女子杀王孙。藏弓烹狗由来事,只合终身淮上村。”   

  来此凭吊韩信的人几乎都会想到漂母。在钓台的旁边就建有一座漂母祠,纪念这位给韩信一饭之恩的漂白癜风初期症状有哪些母。《淮阴侯列传》中记白癜风初期症状有哪些录,韩信功成之后,召见曾经给他饭吃的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算是感恩;也召来曾嫌弃他、不给饭吃的亭长,赐给百钱;还叫来曾经让他受胯下之辱的人,任用他做了中尉。韩信终于报了恩也宽恕了怨,算是非常圆满的了。对于漂母,人们建祠纪念,表明了人们普遍具有感恩之情。   

  唐代诗人崔国辅有一首五言诗《漂母岸》,就韩信报恩之事而感慨万千:“泗水入淮处,南边古岸存。秦时有漂母,于此饭王孙。王孙初未遇,寄食何足论。后为楚王来,黄金答母恩。事迹遗在此,空伤千载魂……”在漂母祠中,还有明代名儒李勖题写的气势不凡的楹联:“进食拯英雄,讵知鹿逐秦郊,开炎汉四百年基业;辞金明义利,又见鸠工淮浦,报贤母千万祀馨香。”   

  所有这些关于韩信的纪念性建筑,实际上,只有钓台遗址是最初的纪念地。若以感恩论,本应标记为“漂母漂洗处”才对。只是人们往往只会对名人特别感兴趣,几乎所有的纪念地都以名气来排列,这完全是出于所谓“名人效应”。漂母之所以被人纪念,也完全因为韩信的功业和历史上的名气。若非送给饭吃的是韩信,漂母不过是一位慈爱善良的乡村大娘而已,绝不会有人给她建祠纪念,给予世世代代的赞誉。   

  显然,只有名人遗址才会有足够的魅力和文化底蕴吸引历代名流墨客们来游览并献上诗句文章。清朝的篆刻大家汪枚也曾来此,并写《钓台怀古》诗一首。诗中有云:“王孙城下独垂钓,淮水依稀似渭滨。”这首诗把韩信年少时淮水钓鱼充饥,与姜太公渭滨磻溪钓王侯并列,在我看来,似乎不尽合适。老迈的姜太公垂钓十年,应该早就是垂钓的高手了,而韩信钓鱼连自己吃饱都做不到。显然,姜太公是钓鱼界的祖师爷,韩信钓台虽排在第三位,但他的垂钓水平当真是让人难以恭维,看来只能排在最末位。不过,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他们两人都是在垂钓后不久,命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且都经过一番龙争虎斗,以惊人的业绩获得了封王封侯。   

  因此可以说,即使是以垂钓故事作为由头的纪念性钓台,真正值得人们纪念并让人感慨万千的,是那些伟大的人他们一生的事迹和功业,是他们在历史上不凡的作为。同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