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快捷登录

正在消失的童谣 oisii0ym

0 / 165

3787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4 05:2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文化生活特别匮乏的那个年代,童谣就成了孩子们饭后课余的特殊活动。最常见的就是“捉狗娃”,或六人七人,或十人八人,一边唱着儿歌一边做着游戏,场面非常热闹。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东西都代替了旧的东西,昔日许多美好的记忆正在不可遏制地消退,听着满大街的流行歌曲,我特别怀念儿时喊唱过的童谣。   

  我出生在洛川县南边的一个小山村,距离县城约70多公里。小时候,家里姊妹多,缺衣少穿,我们的汗衫棉袄全靠奶奶、母亲纺线织布所得。奶奶不识字,但却会唱许多好听的歌谣,其中有这么几句奶奶是百唱不厌:   

  嗡—嗡—   

  纺棉花   

  一阵一阵想娘家   

  奶奶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团团棉花在她手中很快地就变成了一锭又一锭白生生的棉线,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又变成了各色的棉布。在我们最需要它的时候,这些棉布就成了能帮我们御寒的衣裳。奶奶在唱歌的时候显得特别妩媚,好像她并不是在想娘家的亲人,而是在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因为我从她脸上看不到一点忧伤。纺车随着奶奶悠长悦耳的曲子飞快地转动,那娓娓的音调就像一条清亮亮的河,在我的记忆里绵延不绝。每次我困了,都是奶奶哄我入睡,因为父母要忙着挣工分,奶奶一边前后摇着我一边轻轻地唱着:   

  猫儿—猫儿—念经   

  念住先生   

  先生打卦   

  打住勺把   

  勺把凫水   

  凫住老李   

  老李扳船   

  扳住张连   

  张连犁地   

  犁住她姨   

  她姨摘花   

  摘住她妈   

  她妈纺线   

  纺住奶奶的宝贝蛋……奶奶离开我们已经好多年了,如今想起仿佛就像在昨天,愿这些美丽的童谣能永远陪伴着天国的奶奶!   

  此时,我脑海里又浮现出另一幅画面,在那遮天蔽日的老槐树下,劳动了一整天的大人们在歇凉,一群小伙昆明儿童白癜风伴们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他们一边做着游戏,一边有节奏地唱着:   

  糜子馍   

  甜甜的   

  我到门上扳船去   

  船倒了   

  扶起了   

  她妈的嘴   

  嘟起了   

  满村子的上空都飞扬着孩子欢乐的歌声、叫声和笑声,一直玩到夜幕降临,月亮升起,油灯点亮,这时村子上空到处响起了妈妈唤儿回家吃饭的声音,那一声声呼唤温柔、多情又温馨,那是妈妈的声音啊!这声音不亚于我长大后读到的最美的抒情诗!   

  小时候的这些往事很普通,普通的就像黄土坡上祖祖辈辈居住的土窑洞,但就是这些纯朴的像黄泥巴一样的歌谣,陪伴我度过了那清贫的童年,给我荒凉的童年增添了暖意和永恒的色彩,令我永世难忘!   

  这些歌谣没有作者,没有出处,它从哪里来,为何而来,当时没有人能说得清!朱光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佳疗法潜说:“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而诗的前身就是民谣,这些民谣看似杂乱无章,没有任何意义,你如果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在这些颠倒错乱、不成文法的句子里,却包含着人生的万千世相和诗歌的真谛,诙谐、幽默、风趣、智慧,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随着歌词显现在听众面前:打卦的先生、扳船的老李、犁地的张连、摘花的姨姨……   

  如今,我离开那遥远的小山村已经20多年了,不知家乡的孩子是否还在传唱这古朴的歌谣?是否还在做着我们当初玩了又玩的游戏?我这种愿望也许已经永远成了一种美好的妄想,因为文明和现代化的脚步遍及祖国的旮旮旯旯。事实证明“一个意识愈发达,文明愈先进的社会,民间歌谣也就愈趋衰落”(朱光潜语)。所以“文化是民谣的仇敌,而歌谣只能活在口头上,它的活着的日子就是它被创造的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日子,它死亡的日子才是它完成的日子”(朱光潜语)!这一理论在我和母亲、奶奶的身上得到了印证。当然,我也会认真地把这些纯粹古朴的歌谣传授给我的孩子,但我就是中科华北中医医院不晓得孩子喜欢还是不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