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快捷登录

读庄子话孔子适楚 a3ejrs0h

0 / 90

3787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03:5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庄子的《人间世》即是指人间的社会,庄子认为他所生活的是一个“仅免刑焉”的充满危险和灾难的社会,处在这样的社会中,处世最要紧的是如何保全自己。为此通过“颜回说灵公请教于孔子”、“叶公子高将使齐,问于仲尼”、“颜阖将傅太子问于蘧[q鷀伯玉”,以此来说明处世之艰险,不可不慎。怎样才能应付这艰险的世事呢?庄子认为首先要“诸己”,“心斋”。再则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第三要“正女身”,并“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归结到一点仍旧是“顺其自然”,“无己”。又以“匠石、子綦见大树”和“支离疏的经历”寓言。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和支离疏形体不全却避除了许多灾祸来比喻说明“有用”和“无用”之间的关系以及“无用”之大用的妙用。   

  最后,庄子又借楚狂人唱与孔子的悲歌慨叹离乱之世。以山木、油脂、桂树、漆树的下场,喻欲求为社会所用人的结局。进一步阐述了有用的害处以衬托“无用才是大用”的道理。   

  你看: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从这寓言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庄子“宁游戏与污渎之中以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的遗世独立的身影。   

  从这寓言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儒、道两家之争症结所在:孔子强调入世及人的社会价值,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生在践行着“临人以德”的救世之道;道家则主张出世,注重人的自我价值,乱世之中即使身为圣人也只能明哲保身,当然他也在以“吾丧我”的“无为”精神,传播着道家的人生自处与处世之“顺其自然”,不“画地而趋”之道。   

  从这寓言中,我们也看到了,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状,儒、道两家救人济世的两种理念,两条不同之“道”。庄子在这里隐约也有讥讽孔子济世理念的无用之嫌,那么,庄子的“虚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以待物”的“逍遥、无为”又何尝不是呢?在《逍遥游》中惠子不也曾对庄子说:“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但是,历史又证明了他们的理念却在后来相应的社会环境之中,由春秋战国时期的无用逐渐上升为“无用之大用”。譬如:《庄子》问世之后,经历了秦汉时期的沉默,到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了魏晋时期却华光璀璨,熠熠生辉。至于儒家到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不在话下。   

  从而,在这里也使我们也看到了“无用”之用决定了庄子“虚无”的人生态度,但也充满了辩证法的内涵,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   

  我们常说“活在当下”,其实也就是因为“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入世”与“出世”是几千年来,中国士大夫们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都说儒家主张入世,道家主张出世,其实也不尽然。如庄子《人间世》中阐述的人生如何处世以及“无用之大用”的方法与思想,又何尝不是教人怎样入世呢?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庄子正是为了深入这个世界,必须先走出这个世界,这就是道家的本色。   

  在这里,往世、往者,客观上不可谏、不可追;来世、来者,客观上或可追、或不可待。但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凡是愿意选择“活在当下”的人主观上能是这样吗?就是圣人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他们在“入世”或“出世”之前也有一个过程,也需要选择人生之目标,也需要经过一番“诸己”的积累与“心斋”的修炼和社会实践北京最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的磨砺,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有所感悟,形成如何处世与救人济世之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图难易于大,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所以,当他们能够“出世”或“入世”之时都已超出“不惑之年了”。司马迁在《史记》书成后,向其友任安解释他甘受宫刑之奇耻大辱以求偷生于世的缘由的一封信,叫做《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戹[柰岸颉盷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就是明证。   

  你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花多少钱知载;祸重乎地”的乱世,儒家对于往者,取不悔,“莫之知避”,非要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达到救民济世的希望,这“复礼”不就是要回复西周王朝时的各种制度吗?   

  道家更不例外,从庄子的寓言中莫不以古代之例,古代之寓言,以宣其道。就《人间世》之中也在多用春秋时期之例而说明人生自处与处世的道家之“道”,其中“孔子适楚”就是根据《论语注疏?微子》中的“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的故事改编演化而得,两者相差不是近百年吗?   

  是“入世”,建功立业,还是“出世”,不问世事?这不是主观所能决定的,而应有社会客观环境来决定。“天下有道”恭逢盛世,当然尽可能发挥出你的光和热,社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如果“天下无道”,遭逢乱世,则保全自己的生命就为最重要的事情,庄子又在这无形中宣扬了他那“顺其自然”的“无为”之道。   

  实际上,对于“入世”与“出世”很少有人决然选择那一种,不再更改。往往是人生得意时,激情澎湃,选择“入世”,要建立不世之功,名垂青史。而遇到挫折,裹足不前的时候,就选择“入世”,缩回老庄的怀抱里寻求温暖,只求保全自己的形体,养护精神。也有人希望融合二者,想与古人所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有一本书叫《千古文人侠客梦》中提出中国文人的人生境界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张良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人物,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少时“为任侠”,刺杀秦始皇,救项伯;中年则“运筹帷幄帐中,决胜千里外”,纵横天下两大英雄刘邦和项羽之间,最终为四百年伟大的汉帝国奠定了基础,封万户侯;老来“愿弃人间事”,于是“乃学辟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