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快捷登录

千年古国话刺绣 s35i0bkh

0 / 31

3787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20:3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刺绣品,即是欣赏品,又是日用品。它广泛应用于家庭摆设、生活服装、艺术服装、嫁妆礼品等方面。像枕套、台布、靠背、坐垫等生活用品和屏风,壁挂等陈设品,这在以前都是很珍贵的。但是,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随着发生变化,对住居的装饰及衣着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讲究起来。因此,各种刺绣用品也就不断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和人们的穿戴之中,而且档次越来越高。   

  尽管在民间所用的绣品中,大多不能与真正的丝织绣品相比拟。但是,每当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刺绣品之时,不知不觉中就引起了我这个历史学习的爱好者,对它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一种探究的兴趣,不仿写出来与大家商榷,以求获得抛砖引玉之果。   

     

  刺绣,又称丝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已经加工好的织物(丝绸、布帛)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在中国古代,随着蚕丝的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啊使用,丝织品的产生与发展,刺绣工艺也逐渐兴起,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着祭天礼器(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织物而诞生,且世代更迭生生不息。   

  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也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就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尚书》记载的章服制度北京哪些白癜风医院好中,就规定[url=http://www.showpf.c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om/m/]北京哪有诊疗白癜风医院[/url]“衣画而裳绣”。说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上衣六种花纹,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下裳六花纹,为宗彝、藻、火、粉米、黼黻[fǔf鷀,共十二种花纹,称十章。这里至少有两种刺绣(指黼黻)。   

  中国的刺绣究竟源于何时?由于刺绣作品不易保存,因此难以说清。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刺绣实物恐怕要算殷商和西周的了,从那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来看,粘附在泥土上的丝织物的纹路和刺绣的花纹依稀可见。周代《礼记?祭义篇》中说“古代天子诸侯都有公室养蚕。蚕熟,献茧缫丝,把它们染成红、绿、玄、黄等色,以为‘黼黻文章’”(即用不同色彩的丝线,在礼服上刺绣成各种图案)   

  《礼记?月令篇》说“文绣有恒”,据注释“文,是指画,古代祭祀的礼服上衣是画的,下裳是绣的”。可见中国刺绣发源很早,至晚在3000年前就已经被发明出来。   

  战国时期,从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绣品来看,特别是在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绣衾(被)和禅(单)衣,上面绣着龙、凤、虎和花卉等,其针法,完全用辫子股针法(即锁绣)绣成于帛和罗上,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绮丽多变,将图案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不仅充分显示出楚国刺绣艺术成就。而且也证明刺绣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工艺门类。   

  汉朝时期,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批种类繁多而完整的绣品,更有助于了解汉代刺绣风格。从这些绣品看,汉绣图案主题,多为波状之云纹,翱翔之凤鸟、奔驰之神兽,以及汉镜纹饰中常见之带状花纹、几何图案等。刺绣新采用的底   

  本质材,则为当时流行的织品,如织成“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长乐光明”等吉祥文字之   

  丝绸锦绢。其技法以娴熟的锁绣为主,将图案填满,构图紧密,针法整齐,线条极为流畅。   

  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篇》中所描述的:“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齐郡临淄(今山东临淄)为汉王室设官服三所,织工数千人,每年耗资数万。正是由于汉代剌绣的空前繁荣,使刺绣的艺术处理又前进了一大步,在马王堆一号汉墓里的竹简“遗册”中记载着三种刺绣名称:“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   

  三国时期吴王赵夫人的“三绝”――机绝、针绝、丝绝更为出色。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孙权尝叹,蜀魏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时人号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号为“丝绝”(见壬子年《拾遗记》)。所以,历史上就传流下来说刺绣之成画图,是三国时赵夫人所创。   

     

  东晋到北朝的丝织物,出土于甘肃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鲁番等地,所见残片绣品无论图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细密的锁绣全部绣出,成为满地施绣的特色。   

  1965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125、126窟前岩石裂缝中发现一件北魏广阳王元嘉献于太和十一年(487年)的刺绣佛像残片。其中绣一坐佛,佛作双脚盘坐的结跏式,坐于莲台上。佛右侧为一菩萨。佛与菩萨之间填以忍冬纹、三瓣花。下方正中是发愿文,供养人分列在左右两侧。共四男一女,身着胡服,身旁各绣名款。边饰忍冬龟背纹花边。   

  发愿文中残存部分为“广阳王慧安(元嘉)造”。纹样以男女供养人物为主题。女供养人头戴高冠,身穿对襟长衫。衣服上装饰为桃形忍冬和卷草纹。   

  在绸底上用单行锁绣绣人物袍服边缘、花卉、枝干、叶框、魏碑字框。   

  桃形忍冬纹和魏字、帽翅等是双行锁绣。用多行锁绣满绣叶面,用异色突出叶脉。针脚距离小,正面形成人字形锁链纹,背面为首尾衔接的顺针;花边部分用丝线较粗,针脚距离稍大;针的走向,纵向1厘米约八针,横向1厘米亦为八针;其他部分,针间距离较密,纵向1厘米约九针,横向l厘米约十一针,针针相连,十分紧密,形成较强的立体感;花边部分个别地方,是反用锁绣针法,形成正面为首尾衔接的顺针,背面为人字形锁纹。   

  这种锁绣正反变化的针法,是在汉代锁绣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绣品色彩以红、黄、绿色为主,次为紫色、蓝色。浅黄色为底色,朱红色主要用于服饰和表现人物鼻、耳、手、脚等肌肉部分的线条。蓝色,绿色用于花纹,紫褐色用于表现冠、靴等深色部位。绣品配色谐调,运色鲜明,锁绣针法多变,为汉绣所不及。用二晕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