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快捷登录

- 昨天的百官:“王弘之”上虞江垂钓oasvgavp

0 / 7

151

主题

153

帖子

5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02:1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钓鱼是一项充满乐趣,放松心情,消除疲劳,修身养性,有益健康的活动。面对大小水面,手持鱼竿,静心观漂,收敛杂念,自成一趣。鲫鲤满护,自得其乐;空军而回,坦然处之。所有生活中的纠葛烦恼,得失荣辱,都溶散在一泓碧波之中。    “琅邪临沂人王弘之,常垂纶于上虞江三石头,贤而隐与山野,后成大器。”这是《礼记·月令》中最早能够见于的文字记载。王弘之常说:“有一种孤独叫做垂纶,有一种美丽叫做钓鱼。”    王弘之出生在我们百官的龙山山麓之下,幼年时家庭孤苦贫寒,生活艰难,由外祖父何准抚养。王弘之从小非常聪明,等到长大,人品学识,卓然超群,为我们百官乡里所敬重。他的堂叔王献之对王弘之一直很器重,经常他鼓励出去从政,都被他谢绝。就是那个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前将军王恭请他入幕办为提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与防控水平事,也被他婉言辞谢。    南朝时代有许多名士都有自已一种独特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他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没有多少因为世事激愤所导致的怫郁,而是散淡中与世无争,与世无缘。身在世内,却作世外之人,逍遥之游。王弘之是王羲之的侄孙辈,当谢灵运在会稽纠集了一帮人****饮酒念诗,其中就有王弘之他在其中。    王弘之性喜游山玩水,朝廷几次征召都不肯出山。为了摆脱别人对他的推荐重用,他一度自愿出任小小的乌伤(今浙江义乌)县令,借机漫游了金华、义乌一带的秀丽山川,不久又回到百官隐居。桓玄辅政的时候,王弘之在桓谦帐下当了个参军的小官,有一次,声威显赫的殷仲文要离京去姑苏,满朝大小官员都跑去送行,桓谦让王弘之也一起去。王弘之却说:“但凡送行,总要双方有交情才说得过去。我跟殷仲文八竿子打不着,实在没理由去送。”桓谦笑了笑,觉得此人非同一般。王弘之换了好几次官职,可都没有做得芥久。他不喜欢官场生活,最后干脆离职到百官隐居了起来。    王弘之无意仕宦,他平日最大的爱好是“采药”和“垂钓”两件事。桓谦挂念老朋友,曾送给他一件名贵的貂裘大衣,可王弘之并没有把它看做什么特别的衣服。当时上虞县治百官,近郊兰芎山、大顶山等山上林木茂盛,杂草丛生,他常常披着那件名贵的貂裘大衣上山采药,旁人看了很是可惜,觉得不可理解,但在这位隐士的眼里,一件狐裘形同敝衣,有什么值得珍惜!    说到钓鱼之乐,百官濒临舜江,虽然处处可以垂钓,但王弘之却选中兰芎山下的一个叫“三石头”的山陬,这里环境幽静,他便常常在此悠然垂钓。过往的行人不认识他,每当有过路的人看见了总要问他:    “钓鱼先生,你钓得的鱼,肯不肯卖一点给我们?”    王弘之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漂,一边细声细语地说:“慢说钓不到,就是钓到了我也不会卖的。”路人觉得这人不对劲,总是带着好奇和惘的眼光,互相使着眼色走开怅然离去。    有时,王弘之坐在江边钓了一天的鱼,连条小鱼都钓不到,只能空手回家。这个时候他就会拎着鱼篓子悄悄地从小巷弄尾溜进百官城里。    有时,钓得鱼又有很多,他也会趁着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落日余晖,匆匆地赶回城去,给一路经过的几个亲戚朋友每家留下几条鱼,那怕把钓来的鱼全部送光,只要图个大家高兴,王弘之照样拎着空篓子,扛着鱼竿,心满意足地回家去。    当时会稽郡的曹娥江上下游,有剡、始宁、上虞三个县,风景秀丽,是王、谢二个门名望族游处之所。王随之、王镇之父子都做过上虞县令。王胡之(修龄)是镇之的儿子,常跟王羲之居住在上虞的东山。    王穆之居始宁大巫湖,王弘之居上虞三石头,王弘之因自己喜欢钓鱼,常常邀约谢灵运一道去垂钓,可谢灵运总是这样回答道:    “我是信佛的,不害生灵。你钓鱼,我放鱼,好不?”    王弘之只好一笑了至,独自一个人去上虞江边钓鱼。有时钓来鱼非常多,别人要向他买,可他偏偏又不卖,宁可一路上走去分送给各家各户亲朋好友。    当年那个谢灵运也是同样回始宁老家,经常与王弘之、孔淳之等人游山玩水,写诗论文,过着隐逸的生活。    古老的百官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王弘之靠着龙山的山岩修建了所住的房舍。谢灵运、颜延之对他都很钦敬,谢灵运给庐陵王义真信中曾经说道:“会稽境内既富於山水美景,因此江左隐居的名士大都在那裏居住。然而时当末世,人们追慕荣禄,真正能隐居的人不多,有的人因有才能而为朝廷徵召,不能实现他们隐居的意愿。至於像王弘之辞职归耕,已超过三十年;孔淳之隐居山谷,从开始坚持到今天;阮万龄辞官赋闲,继承前人事业;逝河以外,隐居山泽的人,就是这几位罢了。他们的德行既可远比伏羲、唐尧时代,又能教育激励贪婪竞求的人。殿下爱好真朴,企慕古风,平常就像老百姓一样。每每回思往昔的传闻,虚想岩穴的生活,如果派遣一位使者,对他们有所慰问,那可真是千载的美谈了。”    时年六十这里不仅销售牛栏山二锅头陈酿三岁,王弘之去世。颜延之想为他作悼辞,写信给王弘之的儿子王昙生说:“你父亲有超越世俗的节,凡是有见识的人,对他都很钦慕向往,执笔能文的人,本应有所记述。何况我倾慕他的高风愿附骥尾,私下把叙述他的德行作为自己的事,只恨我文笔笨拙,不足以表达他的美德。”悼辞竟然没有写成。    王弘之的儿子昙生爱好文章义理,并以谦和见称於时,历任高位,任吏部尚书,太常卿。大明末年,为吴兴太守。太宗初年,到处发生叛乱,战败后逃奔会稽,归降被赦,官止於中散大夫。            我从网上查阅王弘之的史料,原文是这样记载的:王弘之,字支王,琅邪临沂人,宣训卫尉镇之弟也。少孤贫,为外祖徵士何准所抚育。从叔献之及太原王恭,并贵重之。晋安帝隆安中,为琅邪王中军参军,迁司徒主簿。家贫,而性好山水,求为乌程令,寻以病归。桓玄辅置,桓谦以为卫军参军。    时琅邪殷仲文还姑孰,祖送倾朝,谦要弘之同行,答曰:“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谦贵其言。母随兄镇主之安成郡,弘之解职同行,荆州刺史桓伟请为南蛮长史。义煕初,何无忌又请为右军司马。高祖命为徐州治中从事史,除员外散骑常侍,并不就。家在会稽上虞。从兄敬弘为吏部尚书,奏曰:“圣明司契,载德惟新,垂鉴仄微,表扬隐介,默语仰风,荒遐倾首。前员外散骑常侍琅邪王弘之,恬漠丘园,放心居逸。前卫将军参军武昌郭希林,素履纯洁,嗣徽前武。并击壤圣朝,未蒙表饰,宜加旌聘,贲于丘园,以彰止逊之美,以祛动求之累。臣愚谓弘之可太子庶子,希林可著作郎。”即徵弘之为庶子,不就。太祖即位,敬弘为左仆射,又陈:“弘之高行表於初筮,苦节彰於暮年,今内外晏然,当修太平之化,宜招空谷,以敦冲退之美。”    元嘉四年,徵为通直散骑常侍,又不就。敬弘尝解貂裘与之,即着以采。性好钓,上虞江有一处名三石头,弘之常垂纶於此。经过者不识之,或问:“渔一年的忙活也算白费了师得鱼卖不??”弘之曰:“亦自不得,得亦不卖。”日夕载鱼入上虞郭,经亲故门,各以一两头置门内而去。    始宁沃川有佳山水,弘之又依岩筑室。谢灵运、颜延之并相钦重,灵运与庐陵王交真笺曰:“会稽境既丰山水,是以江左嘉遁,并多居之。但季世慕荣,幽栖者寡,或复才为时求,弗获从志。至若王弘之拂衣归耕,逾历三纪;孔淳之隐约穷岫,自始迄今;阮万龄辞事就闲,纂成先业;浙河之外,栖迟山泽,如斯而已。既远同义、卢,亦激贪厉竞。殿下爱素好古,常若布衣,每意昔闻,虚想岩穴,若遣一介,有以相存,真可谓千载盛美也。”    弘之四年卒。时年六十三。颜延之欲为作诔,书与弘之子昙生曰:“君家高世之节,有识归重,豫染豪翰,所应载述。况仆托慕末风,窃以叙德为事,但恨短笔不足书美。”诛竟不就。量生好文义,以谦和见称。历颢位,吏部尚书,太常卿。大明末,为吴兴太守。太宗初,四方同逆,战败奔会稽,归降被宥,终於中散大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