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快捷登录

我所知道的阿富汗

0 / 81

211

主题

213

帖子

7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4 04:4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所知道的阿富汗
9?11事件让我知道了塔利班,知道了本?拉登,知道了阿富汗,在这之前,我从没有关注过阿富汗,也没有了解过这个国家。   

  《追风筝的人》是我了解阿富汗人生活的一面窗口。整部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基本具备了在宫古海峡一定的封锁能力了阿米尔的故事,显得那么真实可信,如同纪实散文一样,让我的心总是跟着阿米尔一起起伏。   

  阿米尔生于1963年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普什图人——法官的儿子,成功的地毯商人。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则是哈扎拉人。阿米尔和哈桑年龄相仿,他们是很好的玩伴,哈桑忠实、正直,一心只为阿米尔少爷着想。但他们却永远不能成为朋友。因为他们之间是主仆关系,他们分属普什图人和哈扎拉人两个民族,他们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阿米尔永远高高在上,是上等人,可以左右哈桑。而哈桑则是下等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只能伺候主人。   

  阿米尔上学的时候,哈桑在干活;阿米尔克里赞是个非常有天赋的球员玩耍的时候,哈桑陪他玩;阿米尔受人欺负的时候,哈桑奋力保护他;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受人欺凌的时候,阿米尔却躲在角落里看。这就是阿富汗人的生活。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不同的民族之间也是不平等的。我就想:为什么美国发达?因为美国追求民主平等,人人都有权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一个国家的百姓有追求民主平等的权力,国家就会有希望,国家就会富强。   

  阿富汗至今战乱不断,无疑是落后的、贫穷的,很多有钱人移民、偷渡至美国。阿米尔和父亲也来到了美国,阿米尔完成学业,成了一名作家,他学会了思考,怀着对哈桑深深的愧疚,对家园的深切怀念,他冒着被塔利班杀的危险,回到了家乡喀布尔,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把索拉博带到了美国。   

  “追风筝分别以40战胜危地马拉男队和国际盲人棋协女队”贯穿整部小说,贯穿阿米尔的整个成长过程。   

  在阿米尔的童年,“风筝”隐喻自由、自责、期盼父爱的生活状态。风筝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象征着哈桑和阿米尔一起度过的的如影随形、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在阿米尔的少年,“风筝”隐喻了自私、懦弱、背叛等人性阴暗面。哈桑受尽阿塞夫凌辱为阿米尔取回了风筝。阿米尔却被羞愧和痛苦折磨着,为了逃避哈桑,他栽赃给哈桑,让父亲赶走哈桑父子。   

  成年后的阿米尔,脑中挥之不去的“风筝”,象征着心灵上的救赎。小说的结尾索拉博在公园放风筝时笑了;累积多年的忧郁、自责在风筝翱翔空中的那一刻全部释放,阿米尔终于驱散了当年追风筝时笼罩在心灵上的阴霾,坦诚范冰冰羞嘟嘴露撒娇眼神粉丝隔空呼唤李晨女神在想你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拯救了自闭的索拉博,实现了美好人性的回归。   

  小说有散文一样的语言,我们好像在听着阿米尔娓娓道来,却不失小说的跌宕起伏,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代表性,无论是阿米尔的妻子还是那个最后加入塔利班的阿塞夫都代表着善与恶的。字里行间依然流露出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对阿富汗这个千疮百孔的祖国深深的爱与怀念。编辑评语亲爱的作者,欢迎进入红袖投稿,希望以后注意:段首请空两格,已帮您排版好。最好一次性就排版好,多次修改,后台短时间内不显示。可自行百度“自动排版工具”,将正文在排版工具中排好后再复制粘贴到红袖的文本框里。     期待佳作。(编辑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