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怜父母鬓凝霜,电话不及勤返乡。
莫用万机幌借语,无须千里秀温肠。
归家作客敬为累,亲手调羹孝始香。
空喊年年心更冷,一杯浊酒醉重阳!
残阳如血。
单单一个“残”字,便扯碎了“夕阳无限好”的诗境。心被折成展翅高空奋力向太阳飞去的雄鹰,弦响之后,生硬的大地传来了沉闷的回声。陨落的声音是对射手高超技艺的赞语还是心伤的叹息?
残阳如血!谁如此悲怆,码出了这样一组血淋淋的汉字?
残阳为什么如血?仅凭它们都背负上了猎红的烙印!红,在我们这个充满热情的国度里应该是一种吉祥、喜庆的色彩。红,可以是鲜红、大红。精美一点,可以是桃红、玫红;浪漫一点,可以是水红、粉红;热烈一点,可以是火红、烛红……在这里谁偏偏取义血红?血红,太过于沉重,让原本奔放的激流瞬间凝固,眼角被生生地逼出一层哀怨来。
心情总会左右视角,片面的固执轻而易举地否定客观存在。人有时极易在两个极端里南辕北辙!
余辉中,山留给人类的视线是一个突兀的背影。背影的拉长彰显了山的伟大与巍峨,旁白着山川包容一切的胸襟,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人类自我渺小的认识。山高抬着头颅,倒像一尊巨大无比的佛,顶立在天地间。多少座山峰叠印成母亲张开的双臂,一个欲揽夕阳于怀姿势放大了她的美丽。拥抱,有即将离去的留恋,也有诚心悦纳的温馨。
太阳收敛起灼热的光,回归成当初从东方升起的模样,旭日与夕阳,朝霞与余辉,像来时的程序倒过来做一遍一般。很容易让人想到徐志摩的那首名诗: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悄悄的我不留下一丝云彩……
太阳用的余温点燃了身边的云。红,向四周蔓延。这红为什么不是太阳奔波一日的华丽谢幕?云霞会心地扯上红纱,舞动起来。轻盈的舞步,曼妙的舞姿,一如少数民族的少女在欢送远方客人离去的热烈。瞬息万变、千姿百态,这两个极富有吸引力的词语写就了红色经典!自然如此青睐大作家萧红,于是那篇《火烧云》成了帧绝色风景在小学课本里点燃了多少颗幼小的希望。
有谁知道,山的另一面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多少棵参天古树,多少间乡间瓦屋在余辉中沐浴,一如一位位待嫁的新娘坐定洞房。红盖头下那张滚烫的脸上写满羞涩?甜蜜?兴奋?等待可以增加神秘的力度。夜幕加剧了心跳。屏息侧耳辨析着新郎逐渐加重的脚步声。红烛下,盖头被怎样一张须眉挑起?今夜,我的一生将被谁牵引?残阳如血,为什么不是夕照如纱、晚霞如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医院烛?
残阳当然如血!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曾把青少年比喻“八九点钟的太阳”,根据这一精妙的比喻,人们很容易把夕阳与老年人联系在一起,把夕阳的红撒向老人的脚印。
老人与夕阳对接起来。那火红的余辉应是老人释放的最后一份光和热!曾经流过血汗的大地再次染上血红,这红是老人最后的一份心血。
夕阳在西方沉沦。哦,我早该明白,人类为什么要在西方创造一个极乐世界!原来那里是太阳的归宿——老人的归宿。
夜色笼罩着老人余下的路,有谁读懂老人的凄冷与孤独?像阳光,那种无私到连为自己留下一丝温暖的想法都没有的老人在大爱之后,木讷地看着自己的子孙。
听说在我们这个百善孝为先国度里,正流行着“空巢老人”,常回家看看成了老人最奢侈的念想!
听说“空巢老人”正面临孤独死亡的威胁,已经有数天之后才发现的老人尸体引发了活着的老人的恐惧!
也许,老人的预感吧,残阳如血莫非是老人走完人生最后留下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