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快捷登录

眉坞过客 4r34qg0c

0 / 162

2068

主题

2083

帖子

652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8 15:3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晨,我轻盈的身躯从蒹葭苍苍的渭水之滨掠过,满眼是被开发的或者不曾开发的苍凉的土地,我捧一掬晶莹剔透的霜露将它们揣在怀中。我攀上了巍峨的太白顶峰,做一个优美的向下俯冲,耳边响起了风林云海的呼啸,一缕初冬时节夹杂着凉意的清风在我的身后欢歌。   

  我俯视整个眉坞,那个因地形似眉而得名的眉邑早已消失在岁月轮回中,不复存在。忙碌的人们在黄的、绿的、黑的方格中行走,步履匆匆,神态怡然。我不敢停息,时光在两旁划过。   

  公元前1145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商王武乙带着随从们尽情地驰骋在渭水河畔,今天的猎物颇丰,心情特别的好。在狩猎即将结束时,武乙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赏赐一个罪人——古公亶父,私自带领族人迁徙到此的人。本来是要治他的罪,可是此时他要将这水草丰美,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适于农耕与狩猎的岐邑赏赐给周,郿邑属周国土地,自然也就归了周。谁料想,若干年后,这里却成了反商伐纣的总后方。周文王一路高歌,带着周人开进朝歌,多少眉坞先民成为了追随者,历史的尘埃早已把他们淹没,日月光辉将他们风化在了这茫茫宇宙中。那位“传奇”的国王武乙早已因和神较量,做出了囊血射天的举动,在渭河边的天然猎场,应了巫师们诅咒被雷劈死了。   

  秦孝公一个伟大的国君。正是由于他,眉坞作为41县之一,才有了设县之始。我扶辕而上,登上战车,极目远望,辽阔的无边无际的旷野上,看不到行走的人影。渭水象一条带子弯曲萦绕,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重叠错乱。到处是阴暗凄凉的景象:寒风悲啸,日色昏黄,蓬蒿断落,野草萎枯,寒气凛冽有如降霜的冬晨。地上横七竖八的躺着穿着各色服饰的尸体,车轮散了架,兵戈扔的满地都是,马儿在主人的身边久久不肯离去,形状和颜色不同的旗子在风中猎猎作响,身边的土地被染成了殷红的一片。鸟儿飞过也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奔窜而过。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孝公在导演了商鞅变法、河西之战、秦魏讲和、西鄙之战等一幕幕的壮举后,脚步匆匆,在历长河中灰飞烟灭。   

  二千四百多年前的眉坞小县,作为秦的属地,不断的为这场战争输送着兵源。某一天,士兵中居然有了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他的名字注定和战争杀戮联系在一起,因为战争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就是后来被称为“战神”的白起。关中肥沃的土地,并没有改变他祖先赐予他南方人特有的摸样,脸盘比较小,下巴比较尖,近似于瓜子脸。但后来一切却证明了,眉地对他的熏陶和滋养为成就他的功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眼神锐利,做事果断专注,对事物判断分析透彻,意志力坚强,这些都是眉坞大地给予的。从《史记》的不完全摘录我们可以读出他的那些优秀品质带来的辉煌:   

  “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拔五城”   

  “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   

  “攻赵,拔光狼城”   

  “攻楚,拔鄢、邓五城”   

  “攻楚,拔郢,烧夷陵”   

  “取楚,定巫、黔中郡”   

  “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   

  “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於河中”   

  “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   

  “攻南阳太行道,绝之”   

  白起的确是一个属于战争的人。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在白起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上共有一百余万人死于他指挥的战争,这在整个战国两百万战死的总数中,占据二分之一。他“人屠”的名号是再适合不过了。然而,在那样一个时代,一个人的好坏是不能仅凭这些来区分的。   

  我拨开层层用杀戮、鲜血和哭泣凝结成的历史帷幕,去探寻这位眉人最后的归宿。秦昭王亲信范雎谗言,贻误战机,在不断失利中一再迁怒白起,最终削号罢爵。白起拖着病体西出咸阳,终究能未马革裹尸,豪迈地战死在自己热爱的疆场上,而在昏庸和谗言中引剑自刎。这位坚强的眉人从踏出眉坞大地的那一天,再也没有回来。    择偶观是社会现实在婚姻领域的反映

  从白起的故地北眺,眉坞古城的主人董卓,昔日建立的繁华基业早已成了渭河北岸常兴塬下的一抔黄土。   

  又是一个秋天,苍穹阴霾,渭水怒号,成群的青蛙登岸鸣叫。吕布的大军攻入了眉坞,一场诛斩,董卓结束了自己荒唐的一生,1500余董氏家眷、亲属都做了他的陪葬,和这些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与皇宫不差分厘的生活和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的大眉坞,也包括周回9里、高7丈厚7丈的眉坞城墙,还有坞内供董卓家族使用30年也吃不完屯粮,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酒肆、瓦舍、禅堂、道场……   

  董卓虽是一个不足称道的人,但他毕竟建立了眉坞城,开创了这座县城的一个新纪元。八百年后,凤翔为官的苏轼游历旧址后,留下了“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的诗句,匆匆而去。   

  走了,都走了。   

  乘着华灯初上的夜色,我独自徘徊在眉坞县城的最东侧,在音乐阵阵,舞步翩翩的广场上,四下张望。我看到了那位神情洒脱,目光炯然的大儒张载。   

  十五岁那年护送父柩归开封,路资不足加之前方发生战乱,使他未能完成遗愿,却阴差阳错地成就了一方水土,让眉坞因横渠而骄傲。北宋关学学派创始人的响亮名号,足足让这片土地风光了许久。至今,张载祠的依旧留存着清康熙帝御匾一块及横渠书院笔筒、院印、砚台和历代碑文,院里的苍松翠柏向人们讲述着当年张夫子讲学的情景。张载“天人合一”的天道本体论流传了下来,而他却徜徉在大镇村后迷狐岭上的青山绿水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的声音到处回荡着。   

  当我将他们一个个挥手送别后,便从历史的悬崖峭壁上,直接坠落在眉坞繁华的荣华路上。   

  我思索着现实与梦幻交替的自己。二十多年前,我离开了那个似乎被大扶风遗忘了几个世纪的渭河岸边的小村子。那里有潺潺的流水,欢快的鸟鸣,成片的树林,金黄的稻田,还有我的童年,我的乡亲。   

  那是一个在中国的行政划分中小的不能再小的村子。虽然村里有四通八达的路通往远方,可那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